中国茶叶十大品牌,茶叶哪个品牌好?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国的“十大名茶”在过去也有多种说法。
茶叶哪个品牌好?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普洱茶产地
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1800多年的“茶树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随着云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景谷、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邦崴、千家寨、镇沅、无量山、勐库。
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茶叶哪个品牌好?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大红袍由来典故
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
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武夷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注重:活、甘、清、香的特点。
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武夷大红袍的发展史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下面将对大红袍的发展史做一个简略地介绍。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给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大红袍号85年11月17日种)。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二人带着单位的介绍信,来武夷山要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来者是我同学,一路陪同到县政府办公室,县综合农场办理好手续,然后带到九龙窠,经看护人验证同意后,他们二个人就攀上大红袍茶地剪穗,待剪好下来时我开口向同学要几支扦插,没想到被婉言拒绝,说实话,当时对大红袍有兴趣,但并不在意,所以也不介意。
从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时,不知怎的也没把繁育九龙窠大红袍当成急事、大事来办,总认为大红袍茶树已在那里,有人看管,没问题,加上平时经常宣传大红袍,使之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久而久之而敬而远之。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一到所里,就私下里向培育室主任黄修岩提出要求希望在回武夷山时带几株大红袍茶苗回武夷山栽种,同学说:“你已不在市茶叶研究所工作了,管理方便吗?”我说:“为了顾全大局,我会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办好的。”也许同学出于同情,“那好吧,等你坐车回去时,我会把茶苗送到车门口给你带回。”当我约好回武夷山的时间后,第二天,黄修岩主任真的给我带了五支正本大红袍茶苗,包装得很隐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它种好!那时我如获至宝,恨不得一步就到武夷山!最后于1985年11月17日完好地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回想当年,不知当时为什么只从省所引回五株大红袍,而不多引些?很多很多年后才知道!这五株大红袍是“秘密”的引回,所以领导不知道,这不近似于偷吗?
大红袍的神秘又一次演绎着神秘的故事。五株大红袍小苗在御茶园里茁壮成长着!它承担着加速繁育的任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所育苗木已在岩内外种植。从此,纯种正本大红袍的面积年年在扩大,由于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比较稳定,能被大多数人认识,所以种植面积必将不推而广(原来这五株大红袍现处于留养时期,即休养生息,供观赏)。武夷山大红袍上世纪60年代初神秘的走出九龙窠,等了20多年后,绕了一个大弯,又秘密的走回武夷山。回首40余年的不平凡经历,心里感慨万千。
茶叶哪个品牌好?西湖龙井茶居全国十大名茶之首,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西湖龙井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已有记载。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封龙井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宋代诗人苏东坡在龙井狮峰山下留有“老龙井”三字手迹。
毛泽东主席生前最爱喝西湖龙井茶,六十年代初,曾先后二次在西湖边的刘庄,亲手采摘龙井茶,采下的茶叶制成干茶后,用虎跑水沏上一杯,主席边品尝边称赞道:“虎跑水泡龙井茶天下一绝”,为了永久的纪念毛主席,经有关方面批准,毛主席当年采摘过的龙井茶树,已移栽于本公司园内,并由原浙江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题写碑文,建亭立碑供游客参观瞻仰。
敬爱的周总理非常关心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曾先后五次来龙井茶乡访问视察,邓小平、朱德、陈云、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都非常爱喝西湖龙井茶,也曾多次到过西湖龙井茶乡。
西湖龙井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江泽民总书记就曾陪同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品尝过“贡”牌西湖龙井茶。李鹏、乔石、朱鎔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陪同外国元首访华来杭,龙井茶乡是必游之地。尼克松、基辛格、金日成等外国首脑来杭州时也曾品尝过西湖龙井茶,西湖龙井茶是我国国事活动中馈赠友好国家首脑的珍贵礼品。“贡”牌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西面的群山之中,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上精心的培育、采摘和独特的传统手工炒制方法,形成了“贡”牌西湖龙井茶超群的品质,每五百克特级“贡”牌龙井茶,需用二万六千个左右清明节前的茶叶嫩芽,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手工精心炒制而成,不愧为茶中极品。“贡”牌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大小匀齐光滑,泡在杯中茶芽嫩绿成朵,茶汤鲜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细细地观赏,慢慢地品饮,实在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常年饮用有提神、明目、利尿、降脂、减肥、抗癌和防止衰老等保健功效。
“贡”牌西湖龙井茶是国家礼品茶、国宴用茶。
“贡”牌西湖龙井茶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连续二次获得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多次在省内及全国评比中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
茶叶哪个品牌好?六安瓜片,中国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质风味在全国十大名茶中别具一格,是六安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六安瓜片茶产于大别山腹地,这里峰峦叠翠,溪涧遍布,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六安瓜片的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客观环境。六安瓜片简称(片茶),产于皖西大别山,其中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和金寨所产的最佳。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六安瓜片采摘于谷雨季节,制成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形状并因此取名瓜片。
“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六安瓜片品牌很多,其中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徽六”牌六安瓜片茶最为消费者喜爱。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立以来,企业就以打造中国茶产业的顶级品牌为己任,采用徽六高标准、高要求的制作工艺精制名茶。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秉承和发扬了其优秀的传统,并以其一脉相传的皇室气度诠释“中国礼?徽六茶”的国宾体验。公司前身系安徽省六安市农委茶叶专业合作社,2006年年底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并注资1000万,公司现有员工246人,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涉及茶叶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建设、旅游、茶文化传播等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公司拥有万亩六安瓜片有机茶叶基地及良种育苗基地,已建成3处规模化六安瓜片生产基地,8000平米研发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和理化分析室及1000平方米六安瓜片营销中心。位于基地的“六安瓜片生态园”及“龙井沟风景区?徽六茶社”更是茶区旅游业的点睛之笔。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安瓜片首家自动清洁化制茶流水线已顺利投产,推动了“六安瓜片”向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确保徽六瓜片品质,公司已率先通过有机茶认证、QS认证、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优秀的品质,使得徽六茶成为“国家礼品茶特别供应商”,并成功进驻上海世博登陆世界舞台。
公司目前已有全国加盟商400多家,销售布局华东、华北、东北、华南、西南各大城市,并出口欧洲等国。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内及国际市场,实现公司集团规模化、产品系列化、经营立体化、资本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绽放着最耀眼的光芒。
茶叶哪个品牌好?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君山银针,十大名茶,中国黄茶标志性品牌,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名牌产品,在业界享有“黄茶之冠”的美誉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特点: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又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浑然一体,确为茶中奇观,入口则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岳阳市供销合作社、君山公园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整合君山茶业资源,取得君山公园茶场的独家经营权,拥有15万多亩“君山”名优茶生产基地;300多个“君山”名茶示范专卖店;1000多家加盟专卖店;10000多个经营网点;一个国际茶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市级茶叶研究所;一支君山银针艺术团;2012年,公司高举复兴黄茶产业大旗,在岳阳市君山区旅游路南端计划总投资1.58亿元,兴建占地100亩的“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预计于2013年内建成投产。
公司核心产品“君山银针”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名茶”,多次在国内、国际各种舞台亮相并取得系列成绩。1956年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获“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美誉。1959年,君山银针在首届中国名茶评比中,代表黄茶类荣获“中国名茶”称号。1972年,成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纽约招待各国使节的首选茶叶。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获金奖。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朱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品尝过“君山银针”,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6年“君山”牌君山银针经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批准,被指定为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茶。2008年,“君山”牌君山银针入选“奥运五环茶”。2010年,参加有着中国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金芽奖”评选中,“君山”牌君山银针获评“‘金芽奖’中国黄茶标志性品牌”。
君山茶业以复兴黄茶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建设性的提出了打造环洞庭湖黄茶产业带的构想,通过与岳阳市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有效整合黄茶资源,构建黄茶产业链,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化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运行,得到良好效益,真正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合作之路,有力推动黄茶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带动三湘茶农增收致富。为进一步营造产品与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的优势,公司着手构思以“茶旅结合”的模式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名片。打造君山岛与君山黄茶产业联动作用,实现中国黄茶之乡茶旅统一,推动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公司还力争通过3至5年的时间,打造年产值超10亿的黄茶产业。
2012年,君山茶业计划总投资1.58亿元,在风景秀丽的环洞庭湖君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集产、学、研、生产观赏、茶文化宣传与交流于一体的黄茶产业(工、贸)物流园。园区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近57000㎡,由黄茶研究中心、黄茶文化中心、生产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务信息平台、生活服务中心等构成,将成为湖南省黄茶的研究中心,黄茶文化的传播中心,与君山岛上的优质黄茶园相对应,为湖南省黄茶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产业园建成后,在遵循传统古法制茶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的茶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全程冷链物流系统。
君山茶业将扛鼎着黄茶复兴的旗帜,展现归来王者的气势,重塑“君山银针,黄茶之冠”的行业翘楚形象。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依托科技创新,加大品牌宣传,开拓消费市场,促进黄茶产业发展,为湖南建设茶业强省、打造千亿湘茶、百亿黄茶茶产业作出贡献。
茶叶哪个品牌好?信阳市金河园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信阳市浉河茶叶总场,是一个拥有茶园、有机茶基地、大型茶叶保鲜库的规模型集体企业。位于信阳市区以南七公里(107国道1049公里处)的东双河镇境内,是浉河区销售量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1996年8月注册"浉河"牌商标,经过连续10年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功地创出了"浉河"牌保鲜系列、礼品系列、名茶系列、抽真空系列、听包装系列、茉莉花茶系列、八宝系列、铁观音系列、方便茶系列等九大系列产品100多个品种。我公司产品已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由深圳、乌鲁木齐、绥芬河等窗口销往港、澳、日、韩、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我公司投巨资兴建了"金河园信阳茶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园区",专业从事中国茶文化的挖掘、传播、推广和普及。我公司兴建的"茶文化体验园区"是我市唯一一个体验登山采茶、亲自炒茶、品茗、茶艺表演、购茶为一体的茶文化园区,主要接待中外游客和大、中、小学生。游人能在观光游览中领略茶乡风情、学习茶知识和茶文化、欣赏茶艺表演、感悟茶道真谛。
”浉河“牌产品连年被国家茶叶检测中心、河南省茶叶检验中心检验为合格产品,我公司先后荣获"九九(杭州)国际茶博会优质产品"奖、优质名茶、河南省著名商标、信阳市文明单位、信阳市知名商标、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并取得了中农质量认证有机茶产品认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福鼎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素为茶中珍品。
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告,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市以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人文因素,蕴育了独具特色的白茶产品,成为世界茶的健康使者。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因采摘标准不同而分为白芽茶(太姥银针、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福鼎大白茶因其茶树品种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类,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树者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福鼎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白毫银针;在福鼎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制成品称贡眉、寿眉。以制茶种类说,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美国家对白茶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
对于福鼎白茶独特而显著的保健功效,可以用五种茶来形容:
①降火消炎茶: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同时最新研究还表明,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②女人茶: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多喝白茶或使用白茶的提取物,可以延缓衰老,美容美颜,因此受到了现代时尚人士,特别是都市女性的欢迎。
③伴侣茶:喝红葡萄酒饮白茶,“一红一白”结合,白茶可以解决饮用红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难题,可以说是现代成功人士社交应酬的好伴。
④梦之茶:白茶可以清热降火,让人清心除烦、安神定智,有助于人们获得健康良好的睡眠。
⑤旅行茶:白茶具有耐泡的特点,一天旅途一杯茶,可以很好地缓解或消除旅行中的疲劳。
福鼎白茶所独具的特点,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2008年6月,通过对福鼎白茶认真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姚国坤教授等七位国内著名茶叶专家一致达成“福鼎白茶共识”:
一是源于福鼎,文化丰厚。福鼎白茶栽培历史悠久,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
二是品质优异,康体养颜。白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抑菌消炎的显著功效,是人类康体养颜之珍品。
三是创新发展,前景广阔,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追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研究员也一再呼吁重视发展白茶,她说:“不仅美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强。